1、物質的理化常數(shù)
國標編號:
32179
CAS:
124-02-7
中文名稱:
二烯丙(基)胺
英文名稱:
Diallylamine ;Di-2-propenylamine
別 名:
二-2-丙烯基胺
分子式:
C6H11N;(H2CCHCH2)2NH
分子量:
97.16
熔 點:
-88.4℃
密 度:
相對密度(水=1)0.79;
蒸汽壓:
15℃
溶解性:
與水混溶,可混溶于乙醇、乙醚、苯
穩(wěn)定性:
穩(wěn)定
外觀與性狀:
無色液體
危險標記:
7(易燃液體)
用 途:
用于制藥、化工合成等
2.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:吸入、食入、經(jīng)皮吸收。 健康危害:吸入本品蒸氣或霧對呼吸道有刺激性,高濃度吸入可致肺水腫。液體、霧或蒸氣對眼有刺激性,由于本品的腐蝕性,嚴重者可致永久性重度眼損害。對皮膚有刺激性,重者可致農貿市場傷。能經(jīng)皮膚吸收引起中毒。攝入引起口腔、咽喉和消化道燒灼感,并有惡心和頭痛等癥狀。 二、毒理學資料與環(huán)境行為 急性毒性:LD50578mg/kg(大鼠經(jīng)口);0.356ml/kg(兔經(jīng)皮);LC50>7000ppm,27800mg/m3/1小時(大鼠吸入)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:大鼠吸入200ppm×7小時×50,致死;大鼠吸入20ppm×7小時×50,肝腎變化。 危險特性:遇明火、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,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。其蒸氣比空氣重,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,遇火源引著回燃。若遇高熱,容器內壓增大,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。 燃燒(分解)產(chǎn)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。 3.現(xiàn)場應急監(jiān)測方法: 4.實驗室監(jiān)測方法: 5.環(huán)境標準: 前蘇聯(lián)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1mg/m3 6.應急處理處置方法: 一、泄漏應急處理 疏散泄漏污染區(qū)人員至安全區(qū)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(qū),切斷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,穿化學防護服。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。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。噴水霧會減少蒸發(fā),但不要使水進入儲存容器內。用大量水沖洗,經(jīng)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(tǒng)。如大量泄漏,利用圍堤收容,然后收集、轉移、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。 二、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空氣中濃度超標時,佩帶防毒面具。緊急事態(tài)搶救或撤離時,建議佩戴供氣式頭盔。 眼睛防護: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 身體防護:穿防腐工作服。 手防護:戴橡皮手套。 其它:盡可能減少直接接觸。工作現(xiàn)場嚴禁吸煙、進食和飲水。工作后,淋浴更衣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:脫去污染的衣著,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。就醫(yī)。 眼睛接觸:立即翻開上下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。就醫(yī)。 吸入:迅速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呼吸困難時給輸氧。呼吸停止時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。就醫(yī)。 食入:誤服者漱口,飲牛奶或蛋清,就醫(yī)。 滅火方法: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用水滅火無效。
鄭重聲明:本網(wǎng)站信息僅供健康參考,并非醫(yī)療診斷和治療依據(jù),不能代替醫(yī)院和主診醫(yī)生的診斷和治療
CopyRight2007 -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未經(jīng)授權請勿轉載 版權所有:職業(yè)病網(wǎng) - 專業(yè)的職業(yè)病門戶網(wǎng) 有害信息舉報:023-63240005 舉報QQ: 30542801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