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物質的理化常數(shù)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.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:吸入、食入。 二、毒理學資料及環(huán)境行為 金屬鎳幾科沒有急性毒性,一般的鎳鹽毒性也較低,但羰基鎳卻能產生很強的毒性。羰基鎳以蒸氣形式迅速由呼吸道吸收,也能由皮膚少量吸收,前者是作業(yè)環(huán)境中毒物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。羰基鎳在濃度為3.5μg/m3時就會使人感到有如燈煙的臭味,低濃度時人有不適感覺。吸收羰基鎳后可引起急性中毒,10分鐘左右就會出現(xiàn)初期癥狀,如:頭暈、頭疼、步態(tài)不穩(wěn),有時惡心、嘔吐、胸悶;后期癥狀是在接觸12至36小時后再次出現(xiàn)惡心、嘔吐、高燒、呼吸困難、胸部疼痛等。接觸高濃度時發(fā)生急性化學肺炎,最終出現(xiàn)肺水腫和呼吸道循環(huán)衰竭而致死亡接觸致死量時,事故發(fā)生后4至11日死亡。人的鎳中毒特有癥狀是皮膚炎、呼吸器官障礙及呼吸道癌。 遷移轉化:天然水中的鎳常以鹵化物、硝酸鹽、硫酸鹽以及某些無機和有機絡合物的形式溶解于水。水中的可溶性離子能與水結合形成水合離子[Ni(H2O)6]2+,與氨基酸、胱氨酸、富里酸等形成可溶性有機絡離子,它們可以隨水流遷移。鎳在水中的遷移,主要是形成沉淀和共沉淀以及在晶形沉積物中向底質遷移,這種遷移的鎳共占總遷移量的80%;溶解形態(tài)和固體吸附形態(tài)的遷移僅占5%。為此,水體中的鎳大部分都富集在底質沉積物中,沉積物含鎳量可達18~47ppm,為水中含鎳量的38000~92000倍。土壤中的鎳主要來源于巖石風化、大氣降塵、灌溉用水(包括含鎳廢水)、農田施肥、植物和動物遺體的腐爛等。植物生長和農田排水又可以從土壤中帶走鎳。通常,隨污灌進入土壤的鎳離子被土訓無機和有機復合體所吸附,主要累積在表層。 危險特性:其粉體化學活性較高,暴露在空氣中會發(fā)生氧化反應,甚至自燃。遇強酸反應,放出氫氣。粉塵可燃,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 3.現(xiàn)場應急監(jiān)測方法: 試紙法;速測管法;分光光度法《突發(fā)性環(huán)境污染事故應急監(jiān)測與處理處置技術》萬本太主編 4.實驗室監(jiān)測方法:
5.環(huán)境標準:
6.應急處理處置方法: 一、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限制出入。切斷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,穿防毒服。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。使用無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、潔凈、有蓋的容器中。轉移回收。 處理方法:當水體受到污染時,可采用加入石灰中和,使鎳以氫氧化鎳形式沉淀而從水中轉入污泥中,污泥再做進一步的無害化處理。據(jù)報道在pH9.9時,加入250mg/L石灰生成氫氧化鎳后,可使原含鎳100mg/L的廢水含鎳量降至1.5mg/L。若以石灰處理后,再加氯化鐵調節(jié)至氫氧化鎳沉淀并經砂濾,則可使處理廢水中的含鎳量從21mg/L降至0.009~1.9mg/L。對于受鎳污染的土壤,可加石灰調節(jié)pH至堿性,以減少土訓鎳對作物的毒性。 二、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可能接觸其粉塵時,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:脫去被污染的衣著,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。 滅火方法: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(全面罩)或隔離式呼吸器、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風處滅火。滅火劑:干粉、砂土。 |
鄭重聲明:本網站信息僅供健康參考,并非醫(yī)療診斷和治療依據(jù),不能代替醫(yī)院和主診醫(yī)生的診斷和治療
CopyRight2007 -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版權所有:職業(yè)病網 - 專業(yè)的職業(yè)病門戶網 有害信息舉報:023-63240005 舉報QQ: 3054280132